设为首页|网站地图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 >
行业新闻
南网应急之道:从“达维”到“海鸥”
发布时间:2014-09-26 09:04 来源:华电国威
南方五省区的特殊地理环境,决定了南方电网公司几乎每年都要与自然灾害正面“交锋”:从2005年遭遇台风“达维”被迫实施“黑启动”,到2014年抗击超强台风“威马逊”实现海南电网主网不垮、短短19天全面复电,再到“海鸥”过后两天恢复近9成受灾用户供电……

广西桂林供电局抢修人员在修复合浦县10千伏合孙线。莫晓姣 摄

“海鸥”袭击海南期间,遭遇风暴潮与天文潮叠加,造成海水倒灌,海口出现68年来最高水位,中心城区也未幸免。海水倒灌使多地抢修工作一定程度受阻。代进 摄

 

9月17日,茂名化州供电局支援湛江徐闻县角尾乡,抢修队员奋力立杆。滕明源 摄

十年磨一剑,在每一次自然灾害的洗礼中,南方电网公司的综合抗灾实战能力不断成长,应急体系日臻成熟、高效、完善,逐步形成了防灾、减灾、抗灾的基本套路和“打法”,彰显着公司持续抓创先、强管理的前进步伐。

抗风宝典之记者观察

●搜集整理近60年来的台风资料,滚动修编南方电网风区分布图,发布防风设计标准,将防风加固工程建设纳入设备缺陷管理

●每一次大灾过后,系统进行应急处置后评估,通过取样分析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,并持续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

●公司“三个体系一个机制”的应急管理框架已基本成型

第一招:未雨绸缪,“防”字下苦功

“灾前防”的关键是提前谋划,考验的是终结反思的力度。三折肱为良医。折肱不可怕,就怕不举一反三。每一次伤害,都是一剂良药。让人疼痛之余,却促人稳健前行。

“达维”、“黑格比”、“威马逊”,在南网人的心中,每一个名词的背后,都有着不一样的痛。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,我们能否更加主动,尽可能减少伤害?

防灾减灾,胜于救灾。“在防灾、减灾建设中,只要基层提出的项目需求具有针对性、可操作性,公司都会在资金预算上给予支持。”公司副总经理王良友表示,每一次抗灾都是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的一次检验,对于发现的问题和短板,必须反思、整改,“不能同一个问题反复出现。”

每一次大灾过后,公司都系统进行应急处置后评估,通过取样分析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,并持续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。

小区配电房浸水、调度大楼抗风能力不足、部分设备防风存在先天性缺陷……今年8月中旬,抗击“威马逊”的抢修复电工作刚刚结束,公司安监部就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到湛江、北海、海口、文昌等地进行应急处置后评估,重点从应急处置、系统运行应急管理、生产及设备应急管理、客户应急服务管理、新闻应急及后勤管理等方面,总结经验教训,提出若干需要整改的问题

公司设备部针对“威马逊”中出现的倒杆、倒塔现象,专门组织进行了现场调查,分析规划、设计、施工、运维等各环节的问题。同时,对历史资料进行系统分析,“从近60年来的台风资料统计来看,有72%的受损线路都在沿海20公里以内。”公司设备部输电处处长樊灵孟介绍说,早在2012年,公司发布了南方电网风区分布图,随后颁布了防风设计标准、规范并滚动修编,按照线路的重要性、紧急性等原则,在全网沿海地区系统开展配电线路抗风加固工作,提高线路抗风能力,重点防杆塔串倒。

公司系统运行部针对“威马逊”中暴露出来涉及系统运行的14条问题,立即梳理下发相关文件,要求相关单位限时整改,其中采取的临时措施要在下一个台风来之前完成,并列入年度督办事项。

正是汲取“达维”、“威马逊”等台风的经验教训,这次“海欧”来袭前,琼粤桂三省在线路防风加固、设备巡维和小区配电设施防水浸等方面,下足了苦功夫。

在广东湛江徐闻沿海,“威马逊”抢修复电后不久,供电人员用一个多月时间,完成了700多组受损的10千伏线路防风拉线安装。“此次‘海鸥’来袭,这些加固的线路倒杆数量不及‘威马逊’的十分之一。”湛江徐闻供电局局长李康来说。

在海南海口,在“海鸥”登陆前,供电部门组织18个工作小组分别前往海口市各个住宅小区,协助物业管理人员排查小区配电房及相关配电设备,督促小区物业设置各道防线。尽管海口遭遇60年一遇的“天文潮”,海水倒灌导致城市内涝严重,但大部分小区保住了配电房,因进水停电的小区从“威马逊”期间的69个减少至仅有5个。

自然灾害瞬息万变,如何以不变应万变?公司安监部主任何朝阳认为,在灾害来临之前,就需要按灾害可能产生的最坏影响做好打算,从电网运行、设备巡视、客户服务等各方面提前想好应对策略,“这样才能做到水来土掩,忙而不乱”。

第二招:科学决策,协同共守

“目前,在很多人看来,‘灾中守’主要是调度在发挥作用。其实从应急管理角度来讲,应该是各个部门和受影响单位各司其职,联动作战。”公司安监部副主任时蕴伟说。

9月16日,在公司总部应急指挥中心,记者看到,这间不大的房间里,围坐着办公厅、市场部、设备部、物资部、安监部、系统运行部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,“有什么问题,当面提出,当面处理,打电话都嫌慢。”在这里,各部门协同作战,及时分析研判汇集于此地各种信息,将一道道指令传递到抢修复电第一线:

“请海南电网高度重视海水倒灌现象,既要确保供电设备、变电站不被淹,又要协助政府做好小区配电房防浸工作”;“现在风大雨大,请大家不要盲目外出抢修,确保人身安全”……

通过各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,相关专业部门的协同共守,全网不断统一抗风各个阶段的工作思路和重心,实现了应对“海鸥”的科学有序。

以调度系统为例。9月16日16时余,针对“海鸥”登陆后的灾情进展,公司系统运行部召开视频会商会,各级调度领导、值班员进行视频面对面交流,实时了解各单位受灾情况,并研究防范要点和措施。

“线路跳闸后,上下左右都需要相互配合,各负其责。”公司系统运行部调度长王坚说,在遇到突发灾害时,总调要统筹全网资源,协调各省之间的方式安排,适时调整主网潮流分布,灵活调度负荷分配,全力保障南方电网主网安全。

无论是此次迎战“海鸥”,还是之前的抗地震、抗冰灾,在每一次应急中,我们沉着应对、紧张有序,支撑其背后的是一套完善的应急机制、管理体系。

公司安监部应急协调处副处长鲁周勋告诉记者,通过历次自然灾害的磨砺,公司“三个体系一个机制”的应急管理框架已基本成型并逐步落地,它包括应急预案、应急指挥、应急保障三个体系和应急运转机制。其中应急预案覆盖网省地县4级,分为总体预案、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3个层级。在此基础上,根据抗击“威马逊”经验教训,公司计划在每一层级增加部门应急预案,目的是更加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应急工作流程,提高预案的操作性。

在近年的几次应急处置工作中,公司应急管理体系发挥着主线作用,“灾前防、灾中守、灾后抢”的应急运转机制高效运作,“知灾、人到、旗到、电通”的企业应急文化铿锵落地。

“灾中守”的关键是清晰决策。考验是“大脑”与“肢体”的协调行动。庞大复杂的电力网络,随时多变的灾害损失,必须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,才能实现科学有序的守护。

第三招:统筹资源,众志成城

“灾后抢”的关键是快速反应。考验是组织动员的能力。抢修复电不仅是电网系统的多兵种集群作战,也是动员全社会参与的一场人民战争。

“灾后抢修复电的关键是统筹协调,形成合力。”只有审时度势,统筹安排好抢修物资、队伍等各种资源,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抢修复电的效率。

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“应急物资调配,要做到快、准、灵活。”公司物资部物流管理处处长王斌说。在抗击超强台风“威马逊”的抢修复电中,为了快速供应物资,公司采取了组织供应商加班排产、想方设法紧急调运物资、及时下放采购权限等措施,满足应急抢修大会战的物资需求。

经过历次自然灾害的洗礼,物资应急已经形成了超前思考、及早谋划的工作机制。台风“海鸥”登陆前,广东、广西、海南三省公司提前紧急集结物资、车辆和人员,将物资送至台风预计登陆点和供电所,基本满足了灾后抢修复电需求。

抢修复电,是一场“多兵种”的集群作战。南方电网公司在灾难中凝聚起全网一盘棋、众志成城的企业文化,锻炼了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,在每一个危难的关头,扛得住、顶得上。

琼州海峡附近的老百姓还记得,7月22日,这里曾上演了一幕气势恢弘的“登陆战役”。地方政府积极协调,各界群众主动让路,一批批头戴安全帽的电网员工、一辆辆黄色的抢修车、一车车抢修物资从琼州海峡渡海援建海南,直赴抢修现场。此次抗击“海鸥”,虽然灾区应急队伍能满足自身抢修需求,但是各兄弟单位也是随时整装待发,一有援建需求就可立即出动。

“可以说,公司的应急抢修队伍是‘成建制’的,就像部队一样训练有素、纪律严明、行动迅速、技能专业,只要抗灾需要,随时可以组织一个连,一个团,一个营,随时都可以出发作战。”

每一次大灾,都如一场大考,都是一次淬炼。相信,在经历多次灾难考验后收获的宝贵经验,会让我们今后面对大灾时愈发从容、自信、理性。

<